Skip to Content
facebook facebook twitter twitter facebook facebook twitter twitter

聰明做生意必知

企業生命週期五階段

無論創業新秀或經驗老道的小公司老闆,都該瞭解企業生命的五個發展階段:創立、成長、成熟、轉型和繼承。所有企業,從零售店舖到網路商店,都可能經歷其中幾個或所有的階段。

企業生命週期五階段

你為什麼要自己創辦公司?或許家庭需要額外收入,或許現職限制你發揮潛能,讓你想為自己工作。無論是出於迫不得已或個人意願,在確定創業之前,你要衡量自身技能、專長和風險承受度。必須接手家族企業的人,也應多作思考。

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-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)指出,為防堵新冠肺炎疫情擴散,世界各國政府都採取了史無前例的防疫措施,這影響了全球各地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。

可以想像,企業若能挺過初創那幾年艱苦歲月,後面的路會越走越順,存活率逐步提高。在製造、零售、食品服務、旅宿飯店、建築營造等所有行業,無一例外,都呈現這個統計趨勢。

身為預備開創公司的企業主,你應該瞭解必經之路,預見未來幾年可能發生的事情。無論公司處於哪個發展階段,始終要留意公司業績表現,竭盡所能提升競爭力,追求成功。每個階段都有棘手難題要解決,以保護公司,每個階段也帶來成長改善的新契機。

創立

在你著手創業之前,需要正視現實,估算開公司啟動營運的費用。這些費用包括:貨存、經營場地、設備、稅費和員工薪資。不管你想開餐館、美容院、技術服務還是建築公司,光有熱情不足以保證成功。開公司的準備工作需要多長時間,取決於公司型態、營業地點。如果是個人獨資經營者,又無須借貸,一兩個月就能開始營運。若公司規模較大,要聘請人員,還需融資,可能需要一年才能開張營業。

在第一階段,要研究市場,掌握競爭局勢,撰寫創業計劃書,完成融資。

第一次創業當老闆的話,你要瞭解創辦企業的基本步驟:

  • 研究市場及競爭局勢 界定主要競爭對手和理想客戶群。用電話或面對面訪談、網路問卷、焦點團體訪談,蒐集各種回饋,以瞭解:潛在客戶為何買某些產品、服務;他們對競爭廠商產品有何好惡評價;他們願花多少錢購買你公司產品。
  • 界定產品賣點 無論你打算提供產品還是服務,或兩者兼具,都要找到賣點、能與競爭廠商產品做出差異化的特色。哪怕你的產品、服務與競爭對手完全一樣,也能在地點、客服、購買體驗方面獨樹一幟。
  • 撰寫創業計劃書 計劃書是你公司未來發展的路線圖,勾勒出近一、三、五年的經營目標。你若需要向外部投資者融資獲得創業資金,他們需要審閱你的創業計劃書、財務報表。
  • 確定財務目標 • 在第一年裡,公司需要投資多少、借多少、花多少、能賺多少,應有具體估算。許多新創公司在頭幾年未能獲利,需要時間建立口碑,鞏固客戶群。怎麼應付這幾年的開銷,你心裡要有數,預做規劃。
  • 選擇合作夥伴 你若沒有充足資金、技能開公司,可以尋求願意投資或技能與你互補的人合作。合作關係不必一步到位,可逐漸形成,有合作夥伴注入資金,有助抵銷新創公司營運成本。也可能有老闆打算賣掉自己的公司,但先僱用你,讓你逐步把公司買下。他可能不需要你預付大筆款項購買公司,但要你當幾年員工作為投資,換取部分股份。這種過渡安排,適合年長的企業主,無須擔心旗下員工失業,自己也能安然退休。
  • 資本融資 新創公司有多種融資途徑,包括申請小微企業貸款和群眾募資。
  • 設立公司 先選擇公司名稱,並創立公司實體。你必須做公司設立登記,申請稅籍、營業執照或許可證;也許還需要註冊商標,處理版權和專利。你也要在銀行開帳戶,存取公司現金。
  • 聘用員工 如須聘用員工,須遵守中央、地方政府勞動法規,掌握管理員工的技巧。要瞭解勞動法規,可至政府勞動部網站查詢。
  • 建立客群 公司一旦開張營業,你必須全力以赴建立客戶群。可以藉由優質客服、優惠方案和吸引新客戶的獎勵辦法。操作簡便的行銷作法也能發揮效果,例如發放購物券、舉辦買一送一促銷活動。
  • 行銷產品、服務 新公司誕生,要廣而告之,讓人意識到新公司的存在。做法是:建立公司官方網站、社群媒體帳戶,在所屬社區或產業活動中宣傳造勢。預算允許的話,可在網路、地方報刊或任何客戶能看到的地方做廣告。
  • 監控現金流 持續關注現金流入、流出情形(現金流),這關係到企業的興衰成敗。不少公司因為意外的開銷陷入財務危機,老闆難以支付供應商貨款、員工薪資。

成長

如果公司在創立初期達到業績目標的幾個里程碑,公司不妨探索進一步成長的機會。當公司具備穩固客群基礎,產品、服務廣為人知,可以集中力量增加銷售、擴大營運。

在成長階段,公司開始賺更多錢,達到收支平衡,甚至開始獲利,讓利潤率提升。

如果產品或服務暢銷,這時可開始向投資者做第二輪融資,添加設備,增聘員工,投入更多資源銷售成績最佳的產品或服務,以擴張業務。同時,也可考慮放棄或改善銷路不佳的產品、服務。

在公司創立階段,營運相關壓力可能多半由老闆一人承擔。在公司成長階段,你可聘用員工,訓練他們接手管理一些日常業務。有員工協助,你才有時間專注在行銷及管理人員的工作。

在公司創立階段,你該開始儲蓄,建立應急基金,既能應付突發事故,也可把握機會投資發展。

成熟

公司運作幾年之後,業務穩定,持續獲利,逐漸進入成熟期,亦即公司生命週期第三階段。

公司初創之時,老闆拿的薪資可能很有限。現在,你或許可以定期發自己薪資。

成熟期的公司,應有辨識度高的品牌、穩定或持續增長的客戶群,有餘力開闢新產品線,進軍新的市場,或強化在原有市場的地位。

在這個階段,你把公司日常營運交給員工管理,自己則聚焦長期目標。

轉型

處於轉型階段的公司,必須應對變化。轉型可以是積極主動或消極被動。進入轉型期的可能因素包括:

  • 銷售下滑
  • 市場環境變化,衝擊公司業務
  • 消費者偏好改變
  • 高速發展的機遇
  • 個人因素

公司銷售額下滑,常是因為強而有力的競爭者進入地區市場,或者客戶對你的產品、服務興趣轉淡。若是這樣,你必須思考如何吸引並留住客戶。

轉型階段也可能是大規模擴張階段。當公司有了名氣,就有機會與更大的公司、客戶群體結盟合作。不過,在接受某大公司或全國連鎖店的特大訂單前,須確認公司在應付日常訂單之餘還能應付大的訂單。當小公司接下大訂單,是成長、成名的大好機會,但你若不能按要求履行訂單要求,恐怕有損公司信譽及生意。

這時,你可能需要額外資金,投資生產線和銷售團隊,卻要等到數月之後才能回收銷售利潤。資金的大出大進,是業務快速增長時期的必然現象,必須做好財務控管。

儘管著眼長期目標,仍須制定戰術計劃,迅速回應轉型階段各種短期挑戰。戰術計劃把公司內部優劣勢、外部機會及威脅,都納入考量,有助你找到問題解方、把握機會。每個戰術計劃,都能讓公司更接近長期目標。

繼承

企業生命的最終階段,是企業主決定停業、出售或者交予繼承人。

企業主做出如此決定,可能有多種考量。你可能想嘗試新生活,或者生意不佳,或者有個人或健康問題。也可能是公司處於鼎盛期即脫手轉賣進入退休。

對小微企業而言,接班人常是家人、朋友、員工,他想接手管理公司。當然你也可將公司賣給過去不熟悉的買主。

你可把公司完整出售,也可保留部份股份,就算你不再主持日常營運,仍可分得公司利潤。有的老闆願意暫時留在公司,指導繼任者,確保過渡期平穩無事。

根據公司型態、所在地,出售公司的流程也有所不同。它通常包含幾個步驟:

  1. 評估公司價值 評估公司價值,以公司資產、銷售額為基礎。小公司的實際價值,可以是年銷售額的若干倍,但最終估價會因種種情況而有出入。如果你自己無法確定,不妨聘請鑑價專家或公司協助估算公司價值。他們最好有為類似企業估價的經驗,可以順利完成。如果你自己估算公司價值,需要掌握估價的各個流程。
  2. 準備財務報告 若有買家想買你的公司,他會看公司各種記錄、財務報表及報稅單據,以瞭解公司財務、銷售的情況。須確保各項文件齊備、無誤。
  3. 尋找潛在買主 可在網路或地方報刊上公開公司要出售的消息。你也可尋求公司買賣仲介業者,由他們撮合買賣雙方,依交易價格一定比例收取傭金。
  4. 做好融資安排 許多買主靠借貸完成交易。你可以借錢給買主,允許他先付定金,剩餘的欠款外加利息以後慢慢還。賣方融資的作用很獨特,因為它讓買方和其他放貸方瞭解你看好該企業的未來。
  5. 協商交易條件 一如其他交易,買方會在價格等條件上討價還價。不妨聘用具備企業產權交易經驗的專業人士,像是會計師、律師,在達成交易前審查相關細節。
  6. 達成交易 如果買賣雙方同意議定的條款,你需要簽字,讓產權、控制權轉讓生效。契約文字可能晦澀難懂,你需要律師協助起草。

如果買家難尋或買方出價太低,你甚至可將公司免費轉給家人、朋友或員工經營。你依然可以保留部分股權,從公司獲得收入。

如果公司一直在走下坡,很難長久維持,不如關門大吉,不要出售或贈送給他人。

如果你沒有多少債務,公司關門很簡單,變賣資產、終止合同即可。如果你在中央或地方政府註冊過企業實體,則須完成解散公司的手續。如不解散公司,你仍須負擔公司應繳稅費。

你若無法償還公司債務,需要和債主重新協商償債合同,請求延期支付或減免部份債務。申請破產也是一個選擇,這取決於負債金額、公司及你個人的財務狀況。

分享

免責聲明:無意提供法律建議
本網站提供與成立及經營企業有關的一般資訊。本網站內容,僅供參考,並非提供法律或稅務的諮詢或意見。在任何特定狀況或事實之下,本網站的內容,以及瀏覽本網站上的資訊,都不應被理解或被倚賴為法律或稅務上的建議。請勿參照本網站上包含的資訊進行商業行動。Visa Inc. 在法律允許之最大範圍內,對按照網站任何或所有內容而採取或未採取之行動,概不負責。您應聯繫律師,就任何特定的法律或稅務議題或問題(包括與您目前或潛在業務相關的問題),取得建議。